[新聞] 投83線曲冰至武界隧道打通
曲冰與萬大武界一直是南投較為冷門的地區
每次去合歡山或奇萊時都只是從旁經過
一直到2005年攀登干卓萬群峰時才有幸造訪此區
對此區的映象就是那大片山林的自然以及小朋友的純樸
隧道開通後對此地究竟是好是壞
或許當地人才會最清楚明瞭吧…..
中國時報 2008.04.28
隧道打通2村 70公里變4公里
沈揮勝/仁愛報導
![]() |
美夢成真 ▲長期與外界隔絕的法治村(武界部落),依山傍水景致優美,充滿著濃濃的卓社布農氣息,堪稱「南投縣後花園」。未來隧道通車後,將與奧萬大連線,納入霧社風景線一環。(沈揮勝攝) |
![]() |
▲「隧道通了耶!」遠看近在咫尺、卻因山阻隔需繞路70公里的法治、萬豐兩村居民,在隧道貫通儀式後扶老攜幼,與工程人員迫不及待的走向隧道彼端。(沈揮勝攝) |
布農族分布最北端的卓社群,主要居住在仁愛鄉萬豐、法治和中正等3村。前兩者居民間多有親戚關係,互相往來,眼望近似咫尺,但行路遠如天涯。廿七日阻絕兩邊的高山隧道貫通了,一趟路從70公里縮短為4公里;原本需兩小時的車程,只要6分鐘就到達。
由南投縣政府、國道新建工程局聯合開鑿的投83線萬豐至法治聯外延伸道路隧道,昨天舉行貫通典禮,兩村居民在縣長李朝卿、國工局長邱琳濱及工程人員陪同下,穿過幽暗隧道,在北端出口熱情相迎。
萬豐、法治部落 咫尺天涯
萬豐村長廖金池感性說:「這短短的361公尺路,讓我們這幾十年來,走得好苦好苦!」
法治村包含武界、圓山和竹山3部落,它們和上游約3、4公里的萬豐村都建立在濁水溪畔。日據大正年間,日本人在兩村間的峽谷建武界壩,就此雙邊阻隔,往來需繞路遠行。
像是法治村長田麗英、村幹事王正中,跑一趟鄉公所需從海拔約800公尺的濁水溪畔,攀過標高1800公尺的卓社林道,再陡降到約400公尺的埔里盆地,然後沿台14線攀升到海拔逾千的霧社,一趟路往返百里。
縣府有感於兩村間連繫的不方便,且各自處於深山道路末端,沒有其他進出口,遇天災如懸孤島,透過孔文吉、瓦歷斯.貝林及林春德等政界人士共同爭取,九十五年委託國工局闢路、造橋、鑿山洞,接通雙邊部落。
隧道貫通 從此不必繞道
工程全長為2165公尺,含舊路段改善約500米,其中橋梁及隧道各占90公尺和361公尺。九十五年七月開工,預定今年九月完成。
李朝卿在貫通儀式中說,隧道將於震災9周年紀念日正式通車。未來埔、霧、奧萬大、曲冰、武界壩旅遊線將構成環狀動線,有利於原鄉經濟發展。國工局南投工務所主任卓高端表示,隧道將由縣府與各部落討論後正式定名。